我看过的最波顿的片子!他的风格,他的力量。世界上如果没有这样的鬼才,我们也许永远都不会想起从另一个角度去关注我们的内心。

今天看Tim Burton的《Big Fish》。原先就听说这是Tim的一部温情电影。
果然,它真的很温情,让人一直回味。在最后的几分钟里,我流泪了,放肆得流泪(甚至觉得隐形眼镜都要掉出来)。有些电影就是如此神奇,布景的设置不暧昧,画面的色调不阴沉,演员的表演不煽情,情节不哀伤。但就是能够使观众留下真实的眼泪。
无缘无故的眼泪,流得恣情。我不敢轻易写影评,只怕自己不能够用最精准的语言来表述内心的感受。但是好的影片能够给予观众的还有丰富的思绪,以及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和不断挖掘和延伸的思维空间。
所以有人评论它“在最后十分钟,在讲故事最关键的时候,如同烟花散尽、笙箫停歇,满天星斗在夜空中显露出来,纤尘不染。你只觉得那一瞬间,你明白了所有的星光,而你却不能言语。
《BIG FISH》让人无言感动。”
而我想,我们总是太吝啬,不肯给父母太多的爱。无论是口头上的,还是实际生活里的。不知道我们和父辈母辈之间的距离到底有多长,长到让我们以为两代人之间无法和谐地沟通,心平气和地交流

昨晚给家里打完电话,心情有些复杂。老生常谈的依然老生常谈。悬之未决的依然悬之未决。我曾经想当然的一些往事,在父母眼里,居然有着天翻地覆的差别。如果努力去做还是让人觉得阴奉阳违,索性宣布背离。可是这又实在非我本意。
就在这样的心情里,看了朋友推荐的电影,03年的Big Fish,Tim Burton导演。
你可以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一部家庭伦理片。年迈垂死的父亲,将为人父的儿子。多年不交谈,只因为儿子无法理解父亲为何总爱对人吹嘘自己的奇幻经历。在儿子看来,父亲的那些往昔,只不过是童年入睡前的枕边故事而已。光阴剥去人清涩的外壳裸露出沧桑的心灵,为什么却不能剥去父亲那些虚假的幻想呢?父亲为什么总不能将自己真实的一面袒露给家人呢?于是故事在绚烂的回忆和平缓的现实中层叠交替。将近尾声的时候,儿子终于理解了父亲。原来父亲就是那条故事中反复出现的大鲶鱼,翻江倒海之后,向大河深处游去。只留清水余波,在雾霭腾腾中渐渐隐匿……
你也可以像港版封套上介绍的一般,把它理解为一部新时代的《绿野仙踪》。女巫,丛林,桃源小镇

大鱼:感叹电影的力量
转载请注明网址: https://www.zyqqq.cn/80s/1398.html